弄清一个人的意向和认知态度的标准方式是去询问他。如果我们怀疑他的回答是否可信,常常也有其他的检查方式可用。弄清一个人做些什么,通常简单观察即可。我们不加夸张地看他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,即我们可以从意向性的适当方面描述他的可观察的行为。我们可能会犯错误,但是,通常我们把我们看到的当作结论性的东西。
依据这些证实步骤,在前提和实践推理的结论之间,我们可以建立一种预言性关联。一旦证实了这些前提,我们就会期待结论成为现实。在下述意义上,预言的可靠性在这里是一个时间函项。
当一个人想要做某事时,他的意向对象是在未来。当他“立即”(right now)就想要做某事时,也是如此——因为“现在”(now)意味着在他前面立刻就要到来的时间。因此之故,在着手使意向有效实施之前,一个人通常有时间去改变他的意向,也有时间去改变关于他如何行动的意见。他改变其想法的时间越多,他实际上这样做的机会就越大。如果他这样做,预言就可能不能实现。
然而,实质上,对于短促的时间间隔而言,预言的可靠性应该很高。这似乎是下述方式的一个特点,在其中,意向、各种各样的认知态度以及行动的概念是互相关联的。如果下述情形对于某人是真实的:他的行动与他刚刚所声称的意向以及与他对当下情形的理解不一致,我们就会或者怀疑他的话的真实性,或者怀疑他是否知道他所想、所信的东西。如果对人来说情形一般就是如此,它就会改变我们关于意向和信仰是什么的观点。我们就不再能够被传授或传授给他人这些词语的目前用法,因此我们就不再拥有这些概念,至少是在它们目前的形式中不再拥有它们。有人可能会说,我们现在用行动语词,以及认知的和意志的语词所玩的这些语言游戏,是基于(或预设了)意向和行动之间的高度关联,这种关联是与被理解了的情景要求相一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