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说:“妈,那我走了,你自己要注意身体。”
奶奶说:“你就要走了啊?吃了饭再走嘛。”
“不了,我吃过了。”
“好!你没事就来嘛。”
父亲说:“好,知道了。”
父亲起身走,奶奶起身送。
父亲说:“你别出来了,我走了。”
奶奶站在门口,扶着门框看父亲走远。
这便是他们母子的道别。
在我们周岁时,父母亲人会安排“抓周”,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,父母对我们长大之后托寄期望,希望安家立业,非凡一生。
上学的时候,老师总问我们理想是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有着怎样的志向。小学时,很流行说科学家、医生、老师,初中和高中时,大多数随波逐流,哪怕不知道为什么非要上大学,也一心想要考取大学。大学毕业,求得一份朝九晚五,稳定收支。女孩儿,多数希望嫁个好老公。男孩儿,多数希望一鸣惊人。
每个人都立下志向,力求人生完整,实现自我价值,成为成熟的人。上一辈人,把结婚被视作成人礼,学会担当,这一辈人十八岁,被法律定义为成年人,学着独立。然而,无数人一辈子都只是学习中的孩子。初为孩子,学为他人的儿子女儿;初为家庭成员,学为他人的亲人;初为学生,学为他人的学生;初为成年人,学为成年人的思维与行为;初为夫妻,学为他人的夫与妻;初为人父人母,学为他人的父与母……等待老去,又将学着如何老去。每一次的学习都只是一知半解,唯有死亡,那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