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之,清代扬州地区的朴学研究确有自己的特色,如不加以精密界定,从传统习惯出发,或从地域观念出发,称之为“扬州学派”亦未尝不可。这里绝非否定以往对扬州学派的研究,只不过认为站在今天的高度,应尽量以当代学术的科学立场重新定义一些传统上的模糊概念,从而便于严密的学理阐发。基于此,才以带引号的“扬州学派”一词指代这一地域性的学术现象,以示其非为当今规范意义上的概念。[22]
二、“扬州学派”的成就与特色
作为颇具特色的地域性学派,“扬州学派”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。张舜徽先生曾把扬州学者的成就归纳为六个方面:自然科学方面,哲学思想方面,专经研究方面,训诂名物方面,辨伪、校勘、辑佚方面,编书、刻书、藏书方面,[23]实则核心内容是以经学、小学为主干的朴学,自然科学、哲学思想的内容也是通过朴学研究来显现的。这不仅体现在“扬州学派”的主要代表王念孙、王引之、汪中、焦循、阮元等人身上,在“扬州学派”的其他代表如李惇、任大椿、程晋芳、刘台拱、贾田祖、江德量、凌廷堪、秦恩复、钟怀、顾凤毛、罗士琳、凌曙、刘文淇、黄承吉等人身上也是如此。这里仅就“扬州学派”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予以论述。
王念孙(1744—1832),扬州高邮人,少年时代即向戴震学习经义,受过文字、音韵、训诂的训练,立志从事“许郑之学”。晚年自官场引退后,专意读书,以著述为事。其子王引之(1766—1834)亦自幼起便习声音训诂之学,一生治学,以父为师。政事之暇,时与父讨论经义,凡有所得,即笔之于篇。父子二人著述甚丰,王念孙有《广雅疏证》、《校正广雅音》、《郝氏尔雅义疏刊误》、《段氏说文签记》、《王氏读说文记》、《群经字类》、《释大》、《方言疏证补》、《毛诗、群经、楚辞古韵谱》、《读书杂志》、《王石臞先生遗文》等存世;王引之有《经义述闻》、《经传释词》、《太岁考》、《春秋名字解诂》、《字典考证》、《王文简公文集》等存世。其中最重要的著作为《广雅疏证》、《读书杂志》、《经义述闻》和《经传释词》。这四部合称为“王氏四种”的著作,被公认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之作。由此,王氏父子得到众多赞誉,如阮元便一再称道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