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宝鸡县斯飞阁[1]
西南归路远萧条,倚槛魂飞不可招。
野阔牛羊同雁鹜,天长草树接云霄。
昏昏水气浮山麓,泛泛春风弄麦苗[2]。
谁使爱官轻去国[3]?此身无计老渔樵!
[注释]
[1]斯飞阁:在陕西宝鸡县城西南。
[2]泛泛:形容春风和畅。
[3]去国:离乡。
[点评]
嘉祐七年(1062)春在凤翔任上纪游之作。诗写登阁所见景色,抒发思乡愁情。全篇颔、颈两联对仗工稳,首尾联感慨深长。其中,颔联描绘西北高原野阔天低、草长树茂,牛羊与雁鹜似乎同在草海上浮游的景象,极生动真切。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特征,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。但颈联平弱,未能振起全篇,也暴露出青年诗人才思敏捷却锤炼不足的缺点。
出颍口初见淮山,是日至寿州[1]
我行日夜向江海,枫叶芦花秋兴长。
长淮忽迷天远近,青山久与船低昂。
寿州已见白石塔,短棹未转黄茅冈。
波平风软望不到,故人久立烟苍茫。
[注释]
[1]颍口:颍水入淮河之处,在寿州(今安徽寿县)西正阳关。
[点评]
熙宁四年(1071)九月末苏轼赴杭州通判任途中作。善于绝妙地运用比喻和典故的苏轼,在这首拗体七律诗中却不用一个比喻和典故,纯用白描手法,把舟行情景写得宛然动画。尽管中两联对仗字字工稳,却使人不觉得是对仗。全篇如行云流水,一气直下,极富动态美,令人从诗句的流动变化中感觉到船行的疾速。尤其是“青山久与船低昂”一句,写波涛起伏,人在船中,感觉到青山亦随船一道一起一伏,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。透过轻松畅快的文字和节奏,我们能体味到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。首句字面上实写离京路程的漫长,已寓有诗人远离京城、漂泊江湖的忧郁;次句从白居易“枫叶荻花秋瑟瑟”(《琵琶行》)句化出,点明时令,描绘萧瑟又明朗的秋景,映衬自己一路观赏景色的“秋兴”,却暗示他以旷达乐观的秉性驱散了心头的忧郁。结句不说自己思念故人,却想象故人在苍茫暮色中久立等待自己,情味深长。苏轼自己对这首流动俊逸的拗律也颇得意,后来他写《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》诗,有“沙平风软望不到,孤山久与船低昂”一联,就用了此诗第七、第四句,直到晚年被南贬到江西时,还草书此诗,并作了题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