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佛教能顺利复兴,实得力于王朝的安定,朝廷一方面信仰婆罗门教与崇拜民俗诸神,另一方面也对佛教采取保护的政策[8]。佛教为走向群众,便取法民间流行的夜叉造像,造成佛菩萨雕塑的风行,也因而间接促进了大乘菩萨思想的勃兴。般若、法华、华严、净土系的经典纷纷出现,龙树依之立论阐释,确立了大乘佛教的兴起。继有龙树弟子提婆的发扬及国王的护持,大乘思想更加隆盛,大众部逐渐同化于大乘之中。
四、贵霜王朝(公元前数十年—公元320年顷)
阿育王殁后,希腊入侵西北印度[9]建立王国。希腊人向来精于哲思,对于具有深奥哲学内涵的佛教信仰颇能接受,尤其弥兰陀王[10]与那先比丘进行一场佛教教义的辩论之后,终于成为佛教的拥护者,这对西北印度佛教的发展,具有重大贡献。后来大月氏王丘就却[11]并吞了希腊王国,创立贵霜王朝,于是和南方案达罗王朝对峙,达5世纪之久,在印度史上称为南北朝时代。
贵霜王朝三传至迦腻色迦王时(约78—123年间),建立了纵贯中亚至中印度的大帝国,是王朝的极盛时期。迦腻色迦王礼胁尊者[12]及马鸣[13]为师,大崇佛法,曾在首都富楼沙建造高四十余丈,壮丽宏伟冠于全印度的大塔,塔旁建四大伽蓝,供养数万比丘。又为统一各部派异说,礼请胁尊者以一切有部为正统,在迦湿弥罗召集五百贤圣举行第四次结集,使得佛教虽历经“中印法难”,仍能在西北印度大放异彩。迦腻色迦王对佛教的贡献,直追阿育王朝,在佛教史上有“阿育王第二”的美称。